目前分類:嘰喳生活 (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  最近閱讀了『創新者的解答』一書,其中提到了兩種策略:應變型、計畫型策略,覺得蠻有趣的,雖然原本是用來討論關於創新事業,該運用什麼策略成長,但當我聯想到生活,卻也迸發出新的想法,主要是運用兩種策略來面對生活,進行規劃及挑戰,最後建立成習慣的模式來持續運作。我會先介紹兩種策略,說明他們運用時機及需要探討的問題,延伸成模型之後舉一些實際的例子提供參考,最後盡可能廣泛地延伸到各層面,讓這些觀念發會更多元的效用。
  首先介紹應變型及計畫型策略,應變型策略,簡單來說就是邊走邊看、邊看邊做的策略,在企業當中,通常運用在最初期的創業,當只有個想法時,可以先試著憑直覺去實驗,來找出機會點及可行性,也可以適用於企業中的小部門,當公司有意去進行新的計畫,但是礙於無人有經驗或是僅為實驗性質,又或新的部門成立尚未建立一定的流程,可以視情況做出決策,並在過程中調整,等到一定規模之後再進行標準化的作業。而應變型策略則是經過研擬後才作行動,不論是經過市調、理論分析、成果推估、成本分析,從前到後都需要一定的準備,並且依據情況來安排步驟及未來要做的事情,例如公司決定是否要拓展新業務,以利多角化的經營,需要去做機會點的分析、市場評估,並且審視內部能否支持此項政策決定,而若進入市場,要先從哪一塊、何時、什麼方式都需要去思考。簡言之,應變型看重的是在應對未知,且可能突如其來的狀況,適用於開拓新領域,主要運用在實做上面,計畫型則著重事前的規劃與分析,進行完整的模擬,適用於階段性的任務及已知的方向等長遠規劃。
  我想,應變型策略的優點在於,對於未知,我們更需要的是實做,而應變型強調直接面對並在短時間內解決,可以透過實際面來蒐集資訊,而計畫型會給我們訂出長中短期的目標,並且讓每個階段都有需要達成的任務,不至於迷失方向,太專注於眼前而忽略整體,應變型類似於效率概念,關心是否做得對與更好,計畫型則類似效能,關心我們是否在做對的事情。當連接到生活後,我相信能發會很大的效用,我們應該利用計畫型的概念,來達成每年、每個轉捩點、長期的規劃,例如接下來的就學、就業,今年的升遷、之後的轉職、未來的結婚及養老等等階段,去看我們擁有的優勢及缺點,強調學習、培養、累積來彌補缺點,並利用優勢來創造未來,而應變型則是督促我們,在面對困頓的時刻、未知的發展、面臨難題、例行公事時,要嘗試去執行、回應眼前的難題,蒐集更多資訊、創造自己的模式與習慣,當有了足夠的執行力,累積的經驗將成為計畫型策略的基礎,用來修正或建立未來的藍圖。
文章標籤

Chic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想保持思考,我這樣期許著自己。
要如何在當兵時還能繼續思考? 怎樣才能持續進行自己的計劃而非被生活帶著走? 這個議題不僅對服役中的我有益,就算是在學、上班時都有它的重要性,就是要知道,如何在每天忙得焦頭爛額,又或是被困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,還能跳脫當下,重新掌握自己的思緒,並且在最後能付出行動,創造價值,這就是我當兵前一直在想的事情。
 
文章標籤

Chic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上次去了第一次的提案,原本主管考慮到公司案子很多,且人力可能不足,加上預算差不多而已,沒什麼吸引力,原本只想做個朋友跟他們聊聊。結果客戶好像蠻喜歡我們的東西,又找上我們了,而主管好像也跟他提議,要比預期開始再多給三周的時間,等他們案子的大活動到一個階段再開始。不知道對方會不會答應,但好像蠻有可能會接案的,而那天剛好只有我、主管、新進AE三個人而已,其他人又很忙,所以一開始由我們三個負責,我就會參與其中啦!

  我一開始的工作就是調查資料,看看他們競爭對手的一些產品、活動,找出一些他們的特色,之後想策略的時候會需要碰到。這剛好也是我比較有興趣的地方,就是從資料調查到想策略,希望能藉由這次參與有點收穫!當然創意部分也很愛啦~但還有創意部門再發想,偶爾參與進去感覺也不錯,以免能力不夠的腦袋被轟炸之後就要準備離職了...

 

Chic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我的夢想是將很棒的產品、服務、公司用一些數位媒體等方式行銷出去,讓大家都知道這裡有個很棒的東西,這是最爽的事情。

  我是一個平凡人,但是我也有我自己的夢想,因為我不是很厲害,所以我想要、也應該更努力。

  已經大學四年級了,過去其實也沒幹甚麼大事,去美國打工、銀行打工、小公司打工,這是我僅有的工作經驗,活動參與了不少,但也不是一直當個領導者,大部分都是偶爾參一腳,沒能作成什麼大事。學校讀的是稅務、金融方面的科系,跟行銷、媒體什麼的完全沒有關係,等想要轉系的時候,早就已經來不及了。

Chic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